2019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,也是河北省农担体系完善布局、农担事业稳步推进的重要一年。今年以来,在省财政厅党组的领导下,河北省农担公司全体员工上下一心,奋勇拼搏,截至一季度末,新增贷款担保金额4.08亿元,新增贷款担保项目958个,同比分别增长8倍和26倍,累计业务规模达到14.36亿元,业务发展实现首季“开门红”,服务“三农”发展、助推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。
一是做好精准服务,着力缓解“融资难”问题。制定了《2019年首季“开门红”暨春季行动方案》,对现有“冀农担”系列产品进行修订,对准入条件、额度测算标准、反担保措施等要素进行进一步优化。针对农业春耕备耕贷款需求大的重要季节性节点,对主要农业大市进行精准对接,重点聚焦区域集群、行业集群,着力研发、推广产业链农担产品,有针对性地增加分险增信措施,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持续扩大,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到了政策红利。二是优化“政银担”合作,逐步缓解“融资贵”问题。有重点与市、县政府财政、农业、林业、畜牧水产业等主管部门对接,推动出台财政贴息、贴费政策。依据农业生产经营规律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发展特点,强化与金融机构合作,积极打造由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涉农组织、农担公司等关联方共同参与、融合发展的农担金融生态圈和产业链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综合融资成本(贷款利率、担保费率等各项之和)略微突破8%,农业“融资贵”难题正在逐步缓解。三是提升工作效能,有效缓解“融资慢”问题。结合我省融资担保实际情况,对担保业务操作规程、担保项目尽调模板、续保项目尽调模板进行了修订,担保业务流程更加完善、简化便捷;充分发挥信息等科技手段作用,依托担保业务运行管理系统,实现了担保全流程信息化管理,“让人员少跑路、让信息多跑路”成为现实,业务办理效率不断提高,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原则上20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贷款。
下一步,河北省农担公司将在严把风险的基础上,全面建设河北省高质量农业信贷担保,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农业领域,培育和壮大一批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。